
(心情如图)
我的老搭档刘一辰,08年在云南读大学时接触到路亚钓法。那时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野川路亚俱乐部,也是国内早期路亚团体了。后来12年他毕业回到山东,我们两人就在一起钓鱼、参赛。放到现在想,也是一段不短的时间。

所以,开篇以老搭档作为《鸦语》系列的引子,是想要和大家一起,分享交流一个原创品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,所遇到的喜怒哀乐的故事。

上周五,一位钓手老大哥和我探讨产品开发,他计划开发一款拟饵,但发现3D打印出来的样品,动态和他的想象有一定差距。
我说这是必然的。

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硬饵,大多采用ABS材质,而3D打样是采用某种树脂原料。这两种材料比重不同,所以二者的动态性能(也就是泳姿)必然存在差距。
之前和代工厂的人聊,都说就算把3D样品泳姿做好,大模具开出来也存在差异。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。
我们开发的一款抽停饵在3D样品阶段,动态是横45度之字,纵45度下倾,悬浮。但大模具完成后,正式样品再去增配重调悬浮,纵向角度就有变化。

我和几个日本品牌的工程师聊这件事情,他们说也尝试过计算鱼皮重量差值,在测试阶段将拟饵调节成缓沉状态。但这样做也存在弊端,会影响匀收状态的泳姿。
决定样品完成度的是工业水平,像伊东工程做样品采用的是精雕,这种手法罕有品牌能做到,因为机床成本太高太高了。所以哪怕像是DUO,依然3D打印优先,因为成型速度快。我曾看过他们的测试样品图,满满两列水面系3D打样,搭配不同的配重。

日本工程师的抱怨也一样,从3D样品到大模具,都有“赌一把”的成分在内。接近百分之十的配重误差,若是经验不足,(折合人民币)上万元的内结构模具可能就要重做了。但至少3D打印是进步的手段,毕竟,在以前样品制造主要是依赖削木头(哭)……

上周末去拍摄出现意外情况,新摄像机用了没两次,落水了。
我下水后发现脚根本踩不到底,立马翻回甲板,然后全员上阵铁锚+大德州大三本钩。一个半小时后打捞上来,相机里已经成了游泳池。
朋友跟我说,前进路上好事多磨(哭)。

无论船钓岸钓,大家都要注意安全问题。船钓时,如果人在船边下水,或者船附近水下有人,一定要给发动机断电。
安全第一,安全第一。



Ravencraft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代表队在本场ABO联赛中取得第18名的成绩。祝下一场更加顺利!大风大雨天小嘴鲈确实不好钓!

每逢拍摄必湿身…



刘总老是问我,还得多久?还得多久??为啥VIB六月初收到大货,你还不肯上市?还要测试个啥?
怎么说呢。
我只想做正确的事。
真正有能力做设计的,就要把东西做到位。反复检测是必要的。
一款产品好不好,好在哪,有多好?自己用的好,但是能不能让别人也用的好?
想要认真做好产品,确实任重而道远。

我其实挺喜欢记录,甚至现在都有些后悔,过去一年多来那么多有趣的路亚小故事,没能写给大家看。
以后就不一样了。
关注《鸦语》,关注RAVENCRAFT。
来听听,一个路亚设计者的真心话。






